“周老师,我们一家人的健康就全都交给你了。”这是小棠在周老的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最感人的一句话,也是采访至今,让小棠最为震撼的一句话。到底怎样的人格魅力和医德医术才能使得病人直接抛出这么一句话?今天,小棠就带大家来看看我们这位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周老,他是如何以自身魅力俘获病人“芳心”的。
七所医学类院校
对医学的探索永不止步
周老生于上个世界四十年代,正值新中国成立之际,家中也是医学世家,可以说同时受到了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考验。天时地利人和使得周老从小就对医学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在学医的道路上也是不断的探索,亲承多位名医教导,初出茅庐,已对医学颇有所获。
在采访中,小棠了解到周老就读过的医学类学校共计7所,包括乐至卫校、安岳卫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函大)、中国中西医研究学院等,周老感慨自己的前半生几乎都是在学校渡过的,每投入一次医学的研究学习,就会对自身医学修为有新的审视与提升,这也使得周老在探索医学与服务百姓健康的道路走得愈加坚定。
上个世界六七十年代正处于特殊时期,社会文化各方面都面临着断层,周老此时正值求学期,特殊的年代导致了这一代人失去求学深造和知识技能传承的机会,周老师同样早早的到了县上的医院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
逆境不意味着失败,也正是由于特殊时期的出现,导致医院的很多医生都无法正常工作,当时的周老作为技术过硬的青年医师被破格委以重任,担负起大量病人的救治责任,这也让本就有着良好医学背景和医疗技术的周老医学造诣快速提升,同样大量接触看诊的普通百姓,使得他懂得普通百姓在看病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基层多年的工作让周老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看诊经验,也让周老感受到了学识学历的浅薄对学习掌握更高层次医疗技术的限制,恢复高考后,周老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行医能力,开始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大学不满足,继续读研,研究生还不够,咱就继续读博。周老以这种顽强不息的学习精神,不断打磨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终拨云见日获得今日之成就,也获得社会的认可。
周老曾在省内外发布过多篇论文,其中不少优秀论文获得了省际、国内,甚至是国际级别奖项。《中风病标在肝、本在脾之我见》一文获得中国西部战略研发发展丛书优秀论文特等奖,《“复明法和血明目法”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机理研究》一文获得“国际优秀论文”奖。
拒绝所有锦旗
展现大医仁心的医者风范
在采访中,小棠直接问周老:“您行医50年至今,有收到过多少面锦旗呢?”周老回到一面也没有,还未等小棠再次提问,周老自己就已经解释了,“锦旗对我来说不算什么,病人想要送锦旗我都会拒绝,不需要锦旗来衬托我自己,我的病人对我都是百分百信任的。”
这不由得让小棠想到了采访中遇到的病人,也就是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要将全家人的健康交到周老手上的人。说实话,小棠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立马抬头看看这位男子,只见男子面带笑容,一脸诚恳的望着周老,而此时的周老也和蔼的回答到:“你放心,你母亲和爱人我都会好好治疗的,他们病不重,很快就会好起来。”男子此前在周老处看好疾病后,直接将家里人都带来看诊。
通过与周老简单的交流和对周老看诊中的观察,小棠明白了周老是如何俘获病人“芳心”的,归根结底一个词——用心。周老在对待每一位病人,不管病情大小,不管病人富贵与否。不管病人态度如何,对待每一位病人都是用心至极,了解病人最真实的需求,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式。
记得在刚刚开始采访的时候,周老不停的接到电话,咨询周老今日是否在全医堂坐诊,周老都一一耐心回答。在采访开始后的不久,周老第一位病人到达医馆,如见到老朋友一般,没有生硬的“医生好”,也没有故作伸张的“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周老与病人相视一笑,病人直接开始讲解自己的情况,周老也开始把脉看诊。
由于周老病人过多,更多时候小棠是在一边观察周老给病人看诊。在周老给病人的看诊过程中,小棠能感受到病人对周老无比的信赖,除了医馆周边病人,还有从安岳、乐至(周老以前坐诊的县)赶过来看诊的病人,也有看了其他医生后选择坚持周老处看诊的。
在周老的介绍中,小棠对于一位21岁的王女士印象比较深,王女士21岁,但由于身体原因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其后开始服用激素治疗病情,但激素对于身体影响实在太大,转而到周老处开始服用中药,短短几个月时间,周老将王女士每次需吃11颗激素药降为每天2颗,今后还将继续中药调理,以完全杜绝激素药物的服用。
相信很多人不管在西医还是中医看诊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医生询问病情把脉开药,最多就是问你是否有药物过敏,不会对于你的病情给你解释太多,开药就是告诉你遵医嘱。而周老在看诊中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对病人病情进行描述,同时会告诉病人为什么会选择用这味药。
有位病人就在看诊时说过:“周老师,你简直太厉害了,这些照CT才晓得的东西,你居然可以把脉把出来。”其实不是照CT才能照出来,病人的情况通过望闻问切是能够看出来的,对比其他医生,周老只是将自己知道的告诉病人。
活到老,学到老,周老以自己一生在践行着这句话。没有任何人会说自己知识水平是最高、懂得是最多的,时代和社会都在发展,不管是医学发展还是医疗器械的发展,对于医者来说,这些都是需要去学习探索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为医学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这大抵是周老心中最朴实的想法。
周英学医生金沙馆坐诊时间
周3白天;周1、5、6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