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讯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来源:中华中医网   发布时间:2014/8/19 15:56:07   浏览:1542

 

  更年期综合症在中医学亦有称“经断前后诸证”。多因妇女将届经断之年,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机体阴阳失稀,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症候。症见月经不调,颜面潮红,烦躁易怒或忧郁,头晕耳鸣,口干便燥等,为肾阴虚证;若症见月经不调,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腰脊酸痛,阴部重坠,纳呆便溏,为肾阳虚症;若月经不调,兼见颧红面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心悸、血压升高等,为肾阴阳俱虚;此外尚有心肾两虚者等。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 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 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 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 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

  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

  1.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 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3.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

  4.脾肾阳虚 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5.肾阴阳俱虚 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舌质淡,脉沉无力。

三、分型治疗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1)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处方:生地、山药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白芍、首乌各12克,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

加减:血压高加珍珠母;腰痛加川断、桑寄生;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73例,痊愈60例,好转9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9.6%。

常用成方:选用一贯煎、六味地黄汤加味;或左归饮加味(药用生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茯苓、炙甘草、制首乌、龟板、白芍、桑椹等)。

(2)心肾不交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处方:黄连、黄芩、甘草各6克,白芍、枣仁各15克,阿胶(烊冲)、百合、知母各10克,鸡子黄2枚。

加减:烦躁不安、易惊醒加龙骨、牡蛎、磁石;健忘多梦加琥珀、莲子心。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51例,痊愈24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

常用成方:选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

此外,心肾两虚者,可用补心丹;心阴虚者,可用甘麦大枣汤加味;阴虚肝旺者,可用知柏地黄汤治之。

(3)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养阴。

处方:柴胡、白术、茯苓、赤白芍各12克,当归、丹皮、郁金各9克,川芎陈皮、甘草、薄荷(后下)各6克。

加减:口苦躁怒加黄芩、栀子、龙胆草;舌青紫有瘀斑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32例,痊愈65例,好转6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常用成方:选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

(4)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炮附子、炮姜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便溏加山药、扁豆;偏肾阳虚加熟地、山萸肉、肉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8例,痊愈42例,好转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

常用成方:选用无比山药丸、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右归饮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制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山药、党参、白术等)。

(5)肾阴阳俱虚

治法:益肾阴,温肾阳,泻虚火,调冲任。

处方:仙茅、仙灵脾、巴戟肉、山药、太子参、女贞子、菟丝子、桑椹子各10克,熟地、首乌各18克,知母9克。

加减:失眠心慌明显加舍欢皮、百合;烦躁不安加龙齿、牡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96例,痊愈116例,好转7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9%。

常用成方:选用二仙汤加减。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