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节气养生】小暑——上蒸下煮的对策你想好了吗?

来源:   发布时间:2017/7/7 14:30:09   浏览:2039
这个天气, 能约出去的都是生死之交...
衣服洗完了可以穿了...
拌个凉菜一会儿就变麻辣烫了...
终于明白打败我们的不是天真...
是天真...热!!!

因为小暑来了

节气养生,小暑,中医,全医堂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小暑节气之后便迎来一年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所以热得难受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好过一点呢?下面全医堂内科老中医付远忠教授告诉你小暑应该这样养生,赶紧收藏哦。
第一关:养阳关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建议:中医说“春夏养阳”,流传几千年的“冬病夏治”疗法是夏季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针灸、拔罐、穴贴、刮痧、中药口服,最有效的三伏贴/灸等……都是“冬病夏治”的方法。

节气养生,小暑,中医,全医堂

第二关:情绪关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
现代研究表明,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
建议: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第三关:饮食关
小暑过后不久就会入伏,伏天湿热,人易感到头晕脑胀,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建议:这一时节,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多食用具有消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关: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建议: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关:健身关
夏季适度出汗,可以抵御外邪侵袭。因此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到微微出汗即可。

节气养生,小暑,中医,全医堂

第六关:祛湿关
小暑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在五脏属脾,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等症状。
建议:
清淡饮食。适宜的食物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
不贪凉。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小暑养生靠三宝
少动多静,心态平和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清淡饮食,清热祛暑
湿热容易导致脾胃失和,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此时饮食上就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粉葛、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 苦瓜性味苦、寒,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对小暑的闷热天气吃起来真是极好的呢。
适量运动,充沛活力
小暑时节应避免消耗过大,但完全不动的静态生活,又不利于健康,易患空调病等都市病,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也可选择游泳、瑜珈、徒步等。无论选择何种运动方式,都应注意在运动中的科学补水。
七碗茶下腹,两腋清风生
三伏天气温高,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特别是大量汗出可导致人体钾元素的流失,使人出现倦怠乏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精神困顿等不适症候,因此,三伏天多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三伏,喝茶养生,入静从容,静心戒嗔,乐观待事,心火不起便不惊邪阳,神不散漫便不引邪阴。
全医堂夏季养生保健茶,伴你轻松过盛夏
益气养阴茶
主要成份:人参、麦冬、甘草、桑叶等。

功   效  :缓解疲劳,生津止渴、退暑热

节气养生,小暑,中医,全医堂

清暑生津茶
主要成份:杭菊花、桑叶、甘草等。  
功  效:消热消暑,明目生津            
消暑降脂茶
主要成份:枸杞、山楂、 荷叶等。                 
 功  效 :降血脂,清暑热,适用于高血脂,高胆固醇的肥胖人群。
消暑利咽茶
主要成份:腊梅花、 胖大海、天冬、甘草等。 

功    效:具有清暑利咽,生津止渴的作用,适用于教师等各类平时用嗓较多的人群,也可用于咽喉肿痛的病人。

节气养生,小暑,中医,全医堂

养阴消暑茶
主要成份:五味子、麦冬、甘草、桑叶等。
功   效: 养阴生津,消暑热。
以上就是全医堂名老中医分享的小暑养生的小妙招,在这即将进入蒸笼的而我们一样神清气爽。
想了解更多养生的资讯可以关注全医堂微信公众号:quanyitang_999,或是添加小编微信qytkefu1咨询你的健康烦恼。
电话:028-87070812 、69953520
全医堂金沙馆:青羊区金阳路51号;
全医堂双楠馆:武侯区武侯大道双楠段44号。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