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吃哪补哪,以形补形”,吃血到底能不能补血呢?下面请与成都全医堂的各位中医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是肯定回答:能!但这里的“补血”的概念不同于中医,主要针对的是“缺铁性贫血”,即因为缺铁造成血红蛋白减少,进而引发的贫血症状。当缺铁性贫血时,通过饮食或医学干预增加铁剂的方法等,都能有效补充铁质,加快血红蛋白的制造速度,缓解缺铁性贫血症状。食物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中主要是血红素铁,可直接被吸收,吸收率高;植物性食物中主要是非血红素铁,主要以氢氧化铁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在胃酸作用下还原成亚铁离子后,再与肠内容物中的维生素C、某些糖及氨基酸形成络合物,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因此从食物补铁的角度来说,动物性食材优于植物性食材,一般补铁以瘦肉、动物肝脏等食材为佳,搭配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的吸收。
在动物血液中,一般常作为食材的有猪血、鸡血和鸭血,这些动物血液中也含有丰富的铁质,经常进食动物血液,也能够有效缓解缺铁性贫血症状,达到西医中所说的“补血”效果。但对于是否能缓解中医中的“血虚”症状,达到中医中的“补血”概念,则并无明确的说法,中医更考虑以党参、阿胶、何首乌等来补血。
综上所述,患有轻度缺铁性贫血的人,可适当通过选择动物血的方式轻松简单地进行辅助治疗,若贫血症状较严重,则应早日到医院接受正规的医疗干预。所有的食物从根本上来说只具有辅助治疗和预防的效果,并不能真正治病。另外,在挑选动物血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受体的具体身体特征来挑选,以达到好的补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