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医堂中医内科林莉医生介绍到:这些说法是不科学的,人们对痛经的认知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不管结没结婚,生没生孩子,痛经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痛经主要是受到体内激素、药物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调节机制十分复杂。
1、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2、痛经的分类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3、痛经的治疗 据全医堂中医内科林莉医生介绍,女性以肝为先天,肝主血,痛经主要由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月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冲任血盈,溢于胞宫,出于阴道,是为经水。经血的运行与聚散,均赖于气。若气血充沛,气顺血和,则经行通畅无阻,自无疼痛之苦。如气虚血少则血海亏虚,气滞血瘀则经行不畅,便可引起痛经。针对痛经的治疗,主要以内调+外治相结合的方式,从根本上去摆脱痛经困扰。 内调: 痛经在中医辨证上,分为以下五个类型:1、气滞血瘀型;2、寒凝胞中;3、湿热下注型;4、气血亏虚益型;5、肝肾亏虚型。 针对不同的痛经分型,我们对阵不同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1、气滞血瘀型:我们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主方显相应的药物治疗; 2、寒凝胞中:分为阳虚内寒就是以温经暖宫这个化瘀止痛为主,寒凝气滞的,就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3、湿热下注型: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主; 4、气血亏虚益型:以益气养血止痛为主; 5、肝肾亏虚型:以益肾养肝除湿止痛为主; 外治: 据全医堂针推科谢睿主任介绍,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其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主要是与经期或经期前后受致病因素,如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干扰,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胞宫气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引起痛经,正是由于这些淤塞,造成了身体的疼痛感觉。针灸之所以可以止痛,就是因为针灸可以疏通这些淤塞,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就是中医对于针灸止痛原理的认识。 我们根据痛经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通过针刺穴位,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 谢睿主任提醒:经期应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防止受凉或过食生冷。 4、如何有效预防痛经 1、经期保暖,避免受寒及经期感冒; 2、经期禁食冷饮及寒凉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3、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4、调畅情志,保持精神舒畅,消除恐惧心理; 5、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再予解痉镇痛剂; 6、多喝热牛奶。如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可以缓解痛经; 7、练习瑜珈,弯腰,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 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