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出生时的差距
为什么那么大?
我们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在什么样的时代,然后在什么样的家庭,那每个人的起跑线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你说这个社会有时候公平吗?也不;你说不公平吗?也不!但是它背后却有一定逻辑关系。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正报不一样?那我们的依报可能也不一样。正报的话就是我们人长得很漂亮,那是标准身高,模特的身高;那有的人就比长得比较矮小,长的比较丑陋,说话也不好听,也不聪明也不智慧。那就是正报就有差异。
所以我们回来就讲因果关系。
那么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是,他的父母就是要不就是当官的,要不就老板,对不对?要不就是富的,要么就是贵的,或者是又富又贵的。家庭都不一致。那么有的可能就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父亲母亲是农民,或者说是比较困难的家庭,这也都不一样的。
那么它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程序在控制?它有一个控制系统,这个就是一个因果的系统。佛家这点我觉得是讲的最好的——这个因果不是老天爷在控制,也不是(神仙)在控制,是我们自身,你自己所造作的这些东西在控制。那么这个造作是怎么一回事呢?就是我们的人的身口意(心)嘛。身,就是我们的举止;口,就是我们的言,我们说话的每句话;心,就是我们的发心,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每一种身和心的行为,那么它都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它同时会是我们下一个结果的因,下一个果的因,叫互为因果。
是过去的“我”
控制了现在的我?
所以这样来讲“色受想行识”的话,就更有现实的意义,就是我当下的每一个身口意,就是我、又是我将来的某一个果的因。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的不一样,我们的生存环境不一样,我们的发展不一样,实际上是谁在控制呢?过去的“我”在控制!
所以我在想我未来过得如何,那我现在就要开始努力!所以佛教还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普通人的话,当结果呈现的时候,觉得这个太苦了,早知现在,何必当初?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但是菩萨是有智慧的人,他当做这个事的时候,他就马上知道:“我今天做的这个事,我就会种下这个事的因,那么未来的某一天,因缘成熟的时候,它就会呈现相应的果。”就这个意思。
所以你在说这个事情(因果)的时候是迷信?我觉得这里面有大智慧!
所以佛家从来不是消极的,是非常积极的、入世的。因为你每个人命运实际上是自己所控制、你自己的造作,不是佛、菩萨来控制。
你所以你去烧香拜佛,真的意义不大,这个你要承认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要建这么多寺庙,让我们去烧香拜佛呢?它是通过佛、菩萨那些形象,那些故事,然后来提醒我们来行善积德,然后积累我们人生的因果,提醒你该怎么来做。你要羡慕佛、菩萨那个成就,那个功德,那你就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他是这个意思。
改变命运的秘密——
帮助更多的众生
所以你要怎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是要从当下做起,从你的生活中做起,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这也是佛家里面真正的含义。
所以我觉得那次那个梁教授,他上次讲到一句话,他说:最高境界的养生是什么?是普度众生!这句话把我震住了。
这句话很有哲理。我们养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的品质更高,让我们的内心更长久、更自在。当我们帮助所有众生的时候,你就播下了你未来的种子,你帮助更多众生,他们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自在,你肯定就会活得更快乐、更自在。所以就是要广种善因、广结善缘。
所以我不知道你们去寺庙烧香,你们是怎么许愿的,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是怎么许愿的。我从来不为我自己许愿,就算有时候要为自己、要为家人许愿,但是我同样我还许一个愿:愿天下的父母、愿天下的子女、愿天下的人都怎么样怎么样。我不是只为我自己许愿。所以你这样你这个心量就很大、格局就很大。
所以许愿我教你们一个方法:一定不要太小气了。你这个愿其实不需要你拿实际多少东西出来,但是你这个心大,你这量就大。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非常的有道理。所以我去许愿,从来不是为自己,我是为天下众生。如果我求父母健康,我就求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健康。一定要有这样的心。
所以这样子的话,你整个精气神就不一样。
【本文摘自何老师2018年8月《心经与佛学养生》第三讲】
想了解更多情绪管理的诀窍,请添加何老师微信:hezhengjun168(请务必备注:我想学习情绪管理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