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千万不要小看积食!孩子这些疾病都与积食有关系(内附:小儿积食辨别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3/18 15:25:33   浏览:13386

一场疫情,让我们知道,最值钱的是免疫力。免疫力高,不仅可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还可以增加康复的几率。


因此,在这个全民增强免疫力的时代,运动则成为了不少人的不二之选。而对于有宝宝的家庭来讲,提高宝宝免疫力方面,宝爸宝妈们则一直秉持着“好体质是吃出来的”理念进行喂养。


 

早上吃、中午吃、晚上吃、睡前吃、饿了吃、不饿也吃、哭闹时吃......这个喂口菜,那个喂口肉,几个月下来,宝宝是躲过了疫情,却没能逃过“积食”的魔爪。


这不,近日儿科门诊也总是被这样的一些问题围绕着:






医生,我家孩子积食了,怎么办?

医生,我家孩子怎么又积食了?



医生,我家孩子为什么老是积食啊?

医生,感觉我家孩子一直积食,都没好过,有没有啥好的办法啊?



......


一切都是“积食”惹的祸!


面对这些积食的种种问题,不少宝妈无从下手,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全医堂·金沙馆中医儿科——陈犀玮医师去了解小儿积食的那点事。



陈犀玮医师首先讲到,“好体质是吃出来”这句话不全对,但也不全错。因为食物是人类出生后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生成精、气、血、津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食物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传输都是由脾所主,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功能,并能充养先天之精,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称为“脾胃为后天之本”。

 

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家长的总是愿意将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将这点放到喂养上就有些欠妥了,因为大家忽略了两个词“过犹”和“不及”。家长们往往重视的是“不及”,老是怕小孩吃的不好,没有吃够。而没有想到小孩子的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还未发育完善,这个时候给予的食物超过了小孩消化吸收的极限,那么就会造成临床上常见的“积食”。然而通过临床上病例的收集,我们发现这不仅仅会引起消化道的疾病,而且对呼吸道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积食与小儿常见疾病的关系

1、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食咳”。正如《医学入门》所说“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中所说“脾虚肺最受病”。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阻气道,肺失宣降从而导致咳嗽。

 

2、积食与发热

积食引起的发热叫“食积发热”,小儿过食生冷或高脂高热的食物,由于脾胃功能有限,无法消化的食物停滞在中焦,积滞过久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就会体温升高。


3、积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饮食积滞容易内郁生热,热在里则易导致腠理疏松,易感风寒(这里可以理解为家里太热了,所以门窗大开保持室内凉爽,这个时候小偷就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了),从而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4、积食与腹泻

《素问·痹论》有“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小儿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而且小儿饮食不能自理,乳食过量,或过食生冷瓜果,或偏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导致运化功能失职,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导致腹泻。


5、积食与夜啼

《素问·逆调论》所讲“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而积食也是其中原因之一,饮食内停于胃则容易导致胃痞、腹胀,这样就导致了小朋友睡觉时翻身踢被露肢,撅着屁股趴着睡这一系列特殊的动作。饮食停滞又会郁而化热,这样就导致了在刚入睡时小朋友满头大汗。热入心经,就会引起小儿烦躁哭闹。


虽说积食看起来是小事一桩,但它却可能诱发孩子一系列的疾病。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建立一个良好的喂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




喂养建议: 

1、小儿饮食应荤素合理搭配

当孩子出现厌食、消化不良等积食症状时,家长应该让孩子吃一些清淡的蔬菜和容易消化的粥、面汤等流食,少吃或不吃油腻食物。同时,要让孩子多喝水,以利积食症状的逐步缓解。

 

2、三餐要定时,晚餐不宜过饱、过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天之中人的消化能力是有起有落的,一般食物进入消化道是需要4-5小时才能排空的,所以才会行成三餐的作息,建立一个有序的生物钟,让肠胃工作和休息合理,才能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3、夏季不宜吃太多凉性的食物

夏季炎热,小朋友脾胃不易进食过多的冷饮、冰激凌等,而且冷藏的水果建议放置常温后再食用。容易腹泻的小朋友则尽量避免西瓜、火龙果、梨这类的凉性水果。 

 

4、细嚼慢咽、尽量做到“食不言”

众所周知胃在人体中相当于一个研磨器,通过胃的蠕动加上胃壁的摩擦将食物磨至食糜状便于进入肠道进行吸收,但是口腔的咀嚼是食物研磨的第一道关卡,而这里的“食不言”其实是指在吃饭的时候不建议一边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导致小朋友的分心,从而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5、不强迫进食、3岁过后尽量不要喂食

吃饭其实是在享受美食,很多家长却觉得这是一道作业,很多时候都辅导的过猛了,让胃口不好的小朋友觉得每日的三餐都是煎熬,这同样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教你如何辨别小朋友是否积食

1、食欲或者饭量突然的下降;


2、晨起有明显的口臭;


3、夜卧不安,或伴有哭闹;


4、舌苔厚腻或有分布不均;


5、腹部在进食3-4小时后摸着仍胀满,肠鸣音亢进,或者大一点的小朋友自诉肚脐周围不舒服;


6、大便稀溏,并伴有臭鸡蛋气味。亦或大便干结如羊屎状,排便费力,排便周期延长,气味臭秽等。



最后,陈犀玮医师还特地提醒各位家长朋友:“要想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建立良好的喂养习惯,在已有的问题上再进行脾胃的调理才是杜绝一系列疾病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免疫力的核心。另外,若孩子的积食症状长时间未得到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建议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相关链接——


【中医儿科/中医全科】

陈犀玮

儿科中医师


自幼受其素有“邓伤寒”之誉的曾祖父邓绍先的医疗事迹影响,立志行医。2009年自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先后跟随数位名医拜师侍诊学习。门诊至今接诊患儿5万余人次。

为四川省中医儿科专委会多动抽动专业组委员。

 

【擅长治疗】:

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哮喘(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疳积(功能性消化不良症、慢性营养缺乏症)、上焦积热综合征(慢性鼻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外感时疫(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病症。

 

【金沙馆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日上午,周一晚上、周六下午

 


全医堂惠民行动:

每周六上午刘佳医生挂号费全免

每周日全天林莉医生挂号费全免


全医堂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