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介绍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也渐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一过,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当然,我们的衣食住行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啦!
衣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进入寒露后,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温度将会降得更低,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最重要的是脚部,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记住,“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可是一条很好的养生之道。
食
寒露时节养生保健,“防燥”至关重要。对付“燥气”,喝白开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但对于健康人来说,要想完全抵御“燥气”带来的负面效应,最好在白开水中加些盐或蜂蜜。
为防“燥气”,这个时节的饮食应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及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山药等以增强体质,秋季也可适当食用一些百合梨膏,来降低秋燥对人体的伤害。
住
寒露过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容易复发。在这“多事之秋”,应合理安排日常起居,尤其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至关重要。
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每天可多睡1小时,缓解秋乏。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可在居室及其周围种植一些适宜的绿叶花卉,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行
寒露时节,到公园、郊外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但晨练要注意躲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
寒露养生干货来袭~~~
养生食物推荐
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莲子心性寒、味苦、无毒,含有莲心碱、异莲心碱等多种生物碱,味道极苦,具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降压之效,有清热泻火之功能,还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寒露季节多食用,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并有助于睡眠。用作补益药、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山药性味平和,功能润肺、健脾、益肾,寒露季节多食用,既能补阳以强健脏腑功能,又能补阴以充养物质基础,除此之外,山药扶正而不会恋邪,在病邪存在之时也可采用。
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寒露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可多吃一些莲藕来去秋燥,因为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同时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防治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萝卜色白属金,对应五脏中的肺,其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具有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的功效。
养生食谱推荐
配料:黄精60克,鸡翅10支,大豆50克,核桃仁、海带各30克,调味品适量。
做法:黄精洗净,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熬取汁液,将大豆洗净,人热水中浸泡一夜,海带洗净泡发,切成条状,鸡翅洗净沥于水、锅中放水、下入鸡翅,再放入黄精汁、大豆、海带和调味品,加锅盖煮30分钟以上即可。
功效:黄精鸡翅有健脾润肺、滋阴益精、补脑增寿的作用,是补肺圣品。
配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配料:月季花三朵、贝母5克、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
做法:月季花洗净,贝母用醋浸,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人梨、银耳、贝母、冰糖,煮半小时,加入月季花稍煮片刻,随意饮食。
功效:益气、滋阴、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短气干咳等症。
全医堂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