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眠伴抑郁症
王某,女,37岁
患者主诉:多年失眠,入睡难,严重时整夜不眠。易醒。有时烦热。脸色差,眼神呆。情绪低落。大便三天一次,偏干。易汗出。曾被诊断严重抑郁症。(仍在服药)舌质淡苔薄腻,唇淡黯,脉沉细力弱。

拟方:附子理中汤加减+肾灸
附片5g 白术20g 茯苓15g 红参6g
干姜2g 茯神20g 石菖蒲5g 茵陈5g
柴胡5g 香附10g 冬瓜子30g 生麦芽30g
藿香15g
共5剂
按语:抑郁症常伴顽固失眠,且易反复。此案属于反复失眠,从面色眼神及舌脉上看乃元神不足,心气耗散大虚,虚浮而致不眠。用附子理中守其中,稍用附片红参补其真元。大便不通,干姜不可过量。冬瓜子以通大便,藿香、石菖蒲化湿安神,再兼略以疏肝。
疗效:全方简单力专,效果出来较为明显。5剂后大便通畅,睡眠有所缓解。后再着重以调元神温中为主,佐以调气血疏肝,三月后病患诉安眠药已停。
2、心脾两虚之多梦
张某,女,44岁
患者主诉:多年失眠多梦,眠浅易醒,易被惊扰。思虑重,易纠结。大便两天一次,有时便秘有时稀。手脚心觉烫。贫血、偏头痛史。舌体略大淡苔白,脉细滑稍沉。

拟方:归脾汤+肾灸
龙眼5g 当归15g 黄芪10g 红参5g
白术20g 茯苓20g 远志5g 炒枣仁10g
木香5g 藿香15g 杏仁5g
共4剂
按语:女性失眠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多梦眠浅易醒为特征,伴见贫血和低血压,且多见偏头痛。女性中常见一种体质和性格类型,即心脾两虚型:心血虚,脾清阳不升,故见偏头痛和血压低。性格上也有特点即心思较重,思虑过多。思虑多则伤脾,心思重则遇事不易放下,久久萦绕于心。归脾汤专为此证而设,在多梦眠浅中极为常见,视兼症灵活运用。
疗效:此案为典型的心脾两虚证型。4剂药后即告手足热缓解,大便通畅,睡眠较安。再嘱其减少心思,学会转移注意力,少食生冷寒凉,适当锻炼出汗。
3、心胆气虚之失眠
韦某,男,53岁
患者主诉:睡眠障碍七年,入睡难,早醒。心烦心堵,胆小怕事,心中戚戚,对声音敏感。夜间不敢独处。时头痛,时叹息,午后精神恍惚。大便可,时干燥。舌体饱满质偏淡,右脉滑偏沉,左脉弦细。

拟方:肾气丸合安神定志丸+针灸
附片5g 肉桂3g 山茱萸5g 山药20g
茯苓20g 泽泻5g 茯神20g 石菖蒲10g
远志5g 人参5g 龙骨20g 牡蛎15g
黄芪15g 柴胡5g 香附10g
共5剂
按语:本案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多处治疗多年,症状无明显缓解。从中医分析属心胆气虚型,与患者的性格特质,以及最初发病的诱因(比如情绪刺激、惊吓等)等有关。用安神定志丸都好理解。但此案治不效,可能在很大程度是忽略恐伤肾。结合舌脉,用肾气丸温补肾气,心胆之气自然生发有根,不致反复发病。在本案治疗过程中,王小龙医生常提醒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多到户外去活动运动,多接受阳光照耀,学会转移注意力,学会亲近大自然。此为心性和行为锻炼。很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吃药只是排在第三位的,排在第一二位的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为医者一定要尝试与患者做尝试沟通,发现和纠正病患不利于康复的生活饮食习惯。
疗效:此案治疗月余,神情与睡眠均大为改善。
4、嗜酒之失眠
傅某,男,42岁
患者主诉:失眠6年余。入睡难,甚至通宵不眠。多年饮酒纵酒史,有很长的时间靠酒入睡。二便可,纳可。高血压、高血脂。汗多。舌体大质偏红黯苔中薄腻,脉沉细。

拟方:芳化利湿,温阳安神
藿香20g 白蔻5g 茵陈5g 石菖蒲10g
茯神20g 泽泻10g 丹皮5g 车前草5g
附片5g 肉桂2g 黄连3g 远志5g
合欢花10g
共5剂
按语:此案的病机较为复杂。好酒之人,睡眠深沉,鼾声如雷。较少见因纵酒而失眠的。常年纵酒,酒为水火之剂,最生湿热,舌苔薄腻,汗出为甚。但纵酒太过,酒亦耗真阳,故患者两脉皆沉,舌见齿痕。中医认为阳入于阴乃成眠,不眠者,或阳亢于外,或阴不涵阳,或心肾两阳不相交通(心肾不交之一种)。此案因饮食过纵,一定有一个由实转虚的过程,真阳耗散有一个过程。但先见湿热,先拟芳化除湿,待苔净后,再着重以温肾安眠,交通心肾。
疗效:细致用药月余,患者眠始得安,后改为一月用一到两周药,持续约三月,诸症得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