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养生口诀
养生口诀
夏至心静自然凉,早睡早起午休躺,暑伤津气炎热防,切忌饮食过寒凉,神清气和胸宽畅,户外防晒讲着装。
夏至心静自然凉
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应当调整呼吸,使心神安静,就不会感到天气炎热;不应当被炎热扰乱心神,使心境烦躁,这样会使身体感到更炎热。这种“心静自然凉 ”的做法,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早睡早起午休躺
我国自古民间就有“嬉夏至日,困冬至夜”的说法。意思是夏天的白天可以多工作活动一些时间,早起晚卧;而到了冬天,夜眠的时间就要长一些。因为夏至昼长夜短,阳气盛极,阴气初始,睡眠时间自然缩短,但这并不影响人体健康,因为顺应就是对身体最好的养护。
除此以外,还应顺应一天之中的阴阳变化。中医理论认为,午时(上午11时~下午1时)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阴气初始的时刻,午间小憩一会儿,可以很好地滋阴护阳,使阴阳平衡。
暑伤津气炎热防
在炎热高温的环境下,暑热内侵,耗气伤津,以身热汗出,口渴多饮,心烦面赤、疲倦、胃口差、不好睡;严重者大汗淋漓、头昏脑胀气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少津,脉浮大无力等等症状,为常见症的症候,可适量饮用一些消暑茶。
切忌饮食过寒凉
夏至时酷暑难耐,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食物。而从阴阳学角度讲,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神清气和胸宽畅
中医认为,四季的变化与人体的五脏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心脏对应的是夏季,这个季节心阳最为旺盛。所以说,人们养生要顺应天时,做好养心工作。
其中,夏至到了以后,天气会炎热起来,这容易让人心烦,因此,大家要养心要注意除烦。
户外防晒讲着装
夏至时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晒。防晒方法有很多,除了用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外,选择合适的衣服也可遮挡紫外线。首先从衣服的颜色上讲,红色衣服防晒效果最佳。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黑色、藏青色这两种颜色在阻隔紫外线方面作用仅次于红色。
成都全医堂中医门诊部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