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讯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中医资讯

你了解真正的中医吗?

来源:全医堂中医门诊部   发布时间:2014/8/2 13:53:10   浏览:2955

 

  很多人认为中医和西医除了在诊断方式、治疗手段、用药方面有所差别外,在对待疾病的认识上都是一样的,即“人有了疾病——诊断病因——对症治疗”,所谓“症”是指诊治的对象为身体的病灶位置。

  但上述对中医的看法,是十分片面的。真正的中医首先着重于治未病,也即把疾病掐灭在未发或萌芽状态,其次在诊治时把人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它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西医认定的很多某个器官或组织的疾病,仅仅是一个表症而已(中医称之为“标”),或者根本不是病,真正的致病因反而可能是看似还“好”着的器官(中医称之为“本”),因此中医的治疗往往是不直接针对病灶的,或者说是要求标本兼治的。

  中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最伟大的智慧结晶之一,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易经易出而同源,实际上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生存智慧,如果把中医等同于西医来看,就太小瞧或者说是侮辱了古圣先贤的智商。

其实要搞懂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并不复杂,只需要掌握中医的“一个核心”、“二个应用”、“三大特点”,就能对中医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体系了解的清清楚楚。

 

中医的核心是天人感应

  这个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天人感应”学说。那么什么叫“天人感应”呢?就是说人体与自然界是相互感应、相互反应、相互映射的,人体各个器官组织都是在模拟着天地规律运行,而且随时随地都受到天地磁场的影响。“天人感应”学说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最隐秘的作用关系,同时也揭露出人体得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诊治把人当作一个整体

  如果把天地看作是大宇宙的话,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天上的宇宙星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大地的寒暑往来也是有规律的,人体的五脏六腑、各个组织器官的运化也是有规律的。

首先,人体的五脏六腑及各个器官可以按五行来分类。例如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等。

其次,看似毫无联系的一些器官之间,其实可以依据五行被纳入同一个体系中。例如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意思是说人体的肺脏和大肠都属于中医“肺经”的范畴,五官中的鼻子,人体的毛发、皮肤、脊椎等,都在“肺经”的范畴之内。如此就会形成“一荣俱荣”,“一病俱病”的现象,或者“此病应彼”的现象。

例如,长期肺虚的人,不但会经常的咳嗽、呼吸道感染等,也会导致脊椎出现问题。肺不好的人,还会经常腹泄或便秘。而大肠功能失调的人,往往皮肤粗燥,或者经常出现湿疹、风疹等皮肤疾病。

  有位风水大师去看风水,一进门就看到客户家宅的西北方正对着一栋高楼的楼角,而且距离很近,当时就对女主人说,我估计你们家老公身体可能有四个方面的症状:第一呼吸道有疾病;第二脊椎有问题,第三是皮肤爱出毛病,第四是大肠功能不好。女主人听后,愣住了,直说我判断的太神了,她老公就有这四个方面的毛病,经常咳嗽个不停;患椎间盘脱出很多年;皮肤经常过敏;患有慢性肠炎。

之所以能得出这样结论,是因为西北为乾卦,对应男主人,乾卦五行为金,金对应肺。家宅西北方正对尖角煞,就会对男主人的肺经造成损害,所以会出现这四个方面的问题。这个案例中,不是我有多么多么神,而是中国的传统智慧太高明了。

最后,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作用的规律还是依据五行关系中的生与克。例如,五行关系中“金生水”,金为肺,水为肾,所以长期肺虚的人,肾气也会虚弱。例如,五行关系中“水生木”,水为肾,木为肝,所以中医讲“肝肾同源”,要想治肝病,首先要补肾。

再例如,五行关系中“土克水”,土为脾,水为肾,脾气太实的话,就会导致肾水不足,引起肾上的疾病。人的智慧和肾功能的强弱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肾水不足的话,这个人就会缺乏智慧,生活中比较呆板,不懂得变通,所以,平时我们说一个人脾气太实在了,其实就是在说这个人缺乏智慧。

 

中医是最伟大的预防医学

 

  了解了人体是一个与外在大宇宙息息相关的小宇宙,并掌握了小宇宙的运行规律,就能在生活中指导我们顺应四时等宇宙磁场的变化,强身健体,远离疾病,而且我们能够通过天气、地气中外邪的变化,以及人体表症上的珠丝马迹,将可能发生的疾病掐灭在萌芽状态——这就是中医一直大力倡导的“治未病”。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神医,他们家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最有名,但扁鹊自认为自己在三兄弟中医术最差,这是为何呢?

    扁鹊说:大哥治病,通常在疾病尚未形成时,那时病人不知道自己会患病,难以认可他的医术;二哥治病,通常在疾病刚刚发作,症状不十分明显时,在病人没有痛苦的情况下就药到病除了,所以大家都认为他只能治疗小病;而我治病,是在病情非常严重,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之时,此时他们看到我很快便使病情得到缓解,所以认为我医术高明。

 

中医诊治的三大特点

中医完全不同于西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就决定了中医在诊治过程中形成了三个西医看不懂、但十分对症的特点。

同病异治

  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各种原因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因而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例如都是头痛,一个人是受风寒引起的,应该以驱散风寒为主;另一个人是吃的太多,积食引起的,应该用泻药去除积食即可。再例如感冒,风热感冒就要用辛凉解表法,风寒感冒就要用辛温解表法。

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因而可以采用同一个方法治疗。例如遗尿、脱肛、子宫下垂等是属于不同的疾病,但在其某一病理阶段均可表现为中气下陷,所以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提升中气予以治疗。

病此治彼

  中医讲究“辨体施治”,它把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患病了不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腿抽筋,病位在腿脚,但中医讲肝主筋,肝血不足不能滋养筋脉,筋脉就会出现集聚,腿就容易抽筋,此时就需要调理肝,而不是治疗腿,把根源调理好了,肝主筋功能正常了,腿就自然不会抽筋。

  再比如,有些脾胃病可能是肝胃不和引起的,因为肝为木,脾为土,肝过旺就会形成木克土之势,伤及脾胃,所以治疗时先从调肝开始,肝的木气平衡时,脾胃才不受克,才会运化功能正常。

  另外,身体某部位有病,可以通过与之相应的穴位来治疗。例如常按小腿足三里穴,就可以治疗脾胃失调;常敲胆经就能预防乳腺增生等,总之,中医常采用的足底、手疗、耳针等自然疗法都是“病此治彼”的具体应用。

 

中医的两大重要贡献

  中医对人类文明有二大贡献,首先在预防层面,提出了人道要合于天道,就是说人的起居饮食、一切活动都要符合天地之道,都要符合宇宙磁场以及外环境的变化规律,如此人类就能远离灾祸和疾病,健康长寿,同时在疾病初期或将期阶段,就将疾病扼杀的萌芽状态。

  其次,在治疗层面上,中医应用全息理论,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发现了各个器官之间、疾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治疗时能够做到标本兼治,因此能够彻底地治愈疾病。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