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已经有人耐不住“冰”的诱惑。例如绿豆汤、酸梅汤、凉茶等消暑解渴佳品,冰镇后虽然解暑,但凉气极易刺激胃肠,会引起腹泻、头晕等症。随着天气越热,这种状况就越明显。
成都全医堂中医名医馆罗正威教授提醒:若要饮冰汤,可以将汤品送入口后,徐徐咽下,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切不可贪凉、贪多,虚型体质人群不可冰镇饮用,不能将冰镇消暑汤品代替饮水。
冬瓜绿豆沙
民谚:夏喝绿豆汤,冬煮银耳汤。绿豆糖水是夏天最经典的消暑饮料,绿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含的蛋白质几乎是粳米的3倍,李时珍称之“济世之食谷,菜中佳品”。
夏天喝绿豆汤可防治中暑、目赤、喉痛、痱子、便秘、尿赤、烦渴等症,干燥季节不宜常饮。鲜冬瓜味甘性淡,能清热解暑;干绿豆性味甘凉,能清凉解毒、消暑利水;红糖甘甜能解毒润澡。三种食品合用既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又清甜可口。
做法:每次可用鲜冬瓜肉250克,绿豆75克,红糖适量。制作时,先洗净冬瓜,并去皮及瓜籽,将瓜肉切成小条状,干绿豆洗净,有条件可去除绿豆皮。然后将准备好的绿豆放入沙锅内,加清水煎煮,待豆粒将煮成豆糜状时,加进切好的冬瓜,继续煲20分钟,然后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海带猪脊骨汤
昆布即海带,煲猪脊骨气味清淡,具有清热消滞、利湿除烦的功效,是暑湿之际的既清泻又营养的饮品,同时亦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颈淋巴腺炎等。
昆布性寒味咸,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消痰、软坚散结,降血压。黄豆、猪脊骨既为药引,又去其昆布、海带的寒气。黄豆性平味甘,既补益又有解热毒和消暑气的功效;猪脊骨性平味甘,具补阴益髓之功。合而为汤,既清热除烦、祛湿利尿又补益。
做法:海带、黄豆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打碎,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先用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两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2-3人用。
西洋参煲水鸭汤
本汤水中的西洋参乃暑热伤气之清补佳品,能益气养阴,清火生津;水鸭乃长年生长于水面之血肉有情之物,能滋阴补血、益胃生津、补而不燥。特别适合湿热、虚火过重之人,被誉为“补虚劳的圣药”。
桂圆肉乃补益气养颜之妙品,善于养血,宁心益智。三种食品配合就能益气生津,宁心养血除烦。本汤对于暑热天气,自我感觉疲劳乏力,汗出过多,口干口渴,精神不足甚为适宜。
做法:每次用西洋参20克,水鸭肉250克,桂圆肉12克。制作时,先将西洋参洗净,用刀切成薄片或打碎成幼粒,备用。剖杀水鸭,去除毛及内脏、头、颈及脚,用清水洗净血污,然后用刀砍成粗件备用。桂圆肉去除杂质、并用清水略洗净。以上汤料准备就绪后,同放进汤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中火到慢火煲汤,煲一小时卅分钟左右,加食盐调味,待温饮汤,食鸭肉及桂圆肉。
罗正威教授表示,在夏季要注意喝汤尤其还要吃掉主料。餐前连汤带料一并吃掉,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对“苦夏”人群极为有利。
苦夏是什么?
苦夏指在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进食量较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并伴有低热(体温在37℃-37.4℃之间波动)身体乏力疲倦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和体重减轻的现象。
名医介绍
罗正威 教授 主任医师
罗正威教授,198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教学、临床二十余年。1990年开始研究中医食疗营养,并参与中医食疗门诊咨询。2001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首次开创《营养与食疗》课程;2006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开创中医《营养与食疗》诊断室,将现代医学营养学知识与中医辨证施膳方法结合运用于临床营养食疗门诊,对肥胖病、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慢性疾患调治、亚健康状态、郁证、孕产妇调养、中老年保健等等方面摸索和建立了一套有效的食疗营养治疗方案,并反复运用于临床。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热心为病人排忧解难,得到病人的好评。
坐诊时间:每周三下午2点—6点(其他时间可以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