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酒场人生,小心赢了朋友丢了肝!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5/10/30 15:25:27   浏览:2255

自古以来,酒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并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但凡事有他的两面性,喝酒作为一种交际手段,达到了增进彼此感情的目的,却也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我们的身体,长期的过度饮酒极容易患上酒精性肝病。

成都全医堂中医馆中医内科廖乐山主任表示:酒精肝在发病初期都是大量饮酒引起的,很多患者在得知患上酒精肝之后都没有提起重视,不但不接受治疗而且喝酒仍没有节制,从而酿成严重后果。


酒精肝有哪些危害?

酒精肝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廖主任提醒爱喝酒的市民们注意:酒精肝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危及生命!


1.肝性脑病:酒精肝病人多因消化道出血、电解质与酸碱紊乱、继发感染等因素与疾病本身错综复杂的机制导致。在发生肝昏迷时如果抢救不当或不及时,死亡率极高。


2.腹水与感染:酒精肝因电解质、渗透压、营养等因素导致出现大量腹水,类似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的腹水。同时由于酒精肝病程中营养和各种并发症因素,致使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和细菌性自发性腹膜炎。


3.上消化道出血:酒精肝引起的门脉高压症,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还可能由于急性胃糜烂、溃疡病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死亡的几率较高。

中医治疗酒精肝

中医认为酒精性肝病的大多数都是因为体内湿气重,中医属“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酒食不节伤及脾胃,水湿内停,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湿聚成痰,脾失健运,痰郁日久化热,瘀血内停,阻滞脉络。在这里,廖主任主要为大家谈谈五类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


1、轻症酒精性肝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如及时自行戒酒或针灸、耳针戒酒,或服用一些解酒护肝的中药,病变可以完全恢复,如继续嗜酒,病情将继续发展。


2、酒精性脂肪肝。临床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如身体肥胖,全身倦怠,易疲劳,食欲不振,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右上腹及脐周或剑突下疼痛等,约75%的病人肝脏肿大,肝功能不正常。
  中医治疗这类酒精肝,除及时戒酒外,可服用中药白术、茯苓、广郁金、栀子等,以健脾化湿,清热化痰,活血通络,消除脂肪,消除疲劳,降低血脂,使脂肪肝得以逆转。


3、酒精性肝炎。常因近期集中大量饮酒,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发热及黄疸,肝脏出现肿大和压痛,同时还可有脾大、腹水、水肿及蜘蛛痣等。
  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纵酒过度而致。应立即戒酒,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4、酒精性肝纤维化。症状与酒精性肝炎相似,其病因病机为纵酒日久,痰湿蕴结,阻于中焦,气机不畅,脉络受阻,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气、血、痰互结于腹中而成积块。
  应立即戒酒,并服用中药柴胡、黄芪、丹参、半夏、莪术、鳖甲等,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抗纤维化,否则转为肝硬化,预后不良。


5、酒精性肝硬化。在早期可无症状,常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牙龈出血及鼻衄。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水肿和上消化道出血。
  如继续饮酒,不进行治疗,多于2~4年内死亡。但严格戒酒者,进行中医调治,可望获得很长的生存期。

全医堂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仍采取“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因每人体质不同,故一人一方,同病不同方。另外,全医堂还可以根据医生的药方,一方一锅定制加工,制作中医膏方,更患者方便服用,尤其适合需要调理的慢性病患者哦!


相关链接——

中医大内科名医工作室

廖乐山主任


廖乐山主任,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他是首批全国500名“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大家廖孔禹教授的儿子,从小接受父亲的严格熏陶,博览群书,打下了良好的中医功底。于1994年取得学术经验继承人出师证书。

廖主任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对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临床经验。能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内科病症有独到认识。尤其对病毒、药物、酒精等造成的肝胆脾胃损害,有独到见解及特色治疗方法。

坐诊时间:每周三上午9点—12点。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