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古时逸事 || 你知道吗?古人原来这样过元旦的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7 11:05:53   浏览:1554

        现在一说到元旦,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每年公历的一月一日,利用这天难得的假期,带上家人、约上三五好友出去旅游聚会,岂不美哉。事实上,在我国固定,也有“元旦”这一说,只不过时间不一样,内涵和习俗也要丰富许多,和小棠一起来看看,古人都是怎么过“元旦”的吧。

 

        怎一个“吃”字了得

        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元旦的时候,大规模的农事活动已经结束,娱乐活动又少。所以,大家很快就琢磨出各种和吃的有关的点子,可谓是花样百出。

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楚地的各种节日风俗。说到元旦时,明确提到有拜贺毕,要进椒柏酒,饮桃汤等……还要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几乎涉及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又各有含义,表达希望来年富顺安康的心愿。

        比较有趣的是,是某些地方要吃“汤饼”,这里的“饼”不是指烧饼。在背诵的《岁时杂记》中提到:“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是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长相类似于面条。

明清时期,人们喜欢在元旦的时候吃年糕,南方尤其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相当有趣。不同地区,年糕也换了名字,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形似今天的蛋糕。

 


        小时候的“阳历年”

        当下,人们口中的元旦变成了公历1月1日,各种饮食老习俗不见了。民俗学专家高巍说,这也就是老辈人口中的“阳历年”,小时候的元旦就像星期天,可以多休息一天。

但孩子依然有孩子的过法。高巍是北京人,小时候家家户户挤在一个大院子里,元旦一放假,他就满院子串门,拉着小朋友跳房子、推铁环……不亦乐乎。赶上天气冷,他们早早往地上泼几盆凉水,很快就结了冰。一群人坐上小冰车“滑冰”;也有时候把二门的门板卸下来,打乒乓球,能玩的忘了吃饭。“元旦前夕,跟着父亲去值班,老听到他们说,过了今天就是明年。”在高巍印象中,有一年元旦前夕,晚上看着书,就听到收音机里响起钟声,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到了。

        他说,其实,“阳历年”也是新年的开始,同样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在这个时间点上,人们可以把过去一年的日子捋一捋,看看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遗憾和失误。“元旦,还是应该有一些仪式感。”高巍说,也可以写下期待,鼓励自己来年努力实现,去拥抱新的希望和梦想。

        2019年的元旦,不知道您和家人是怎么渡过的呢?欢迎留言与小棠分享你的元旦故事~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