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哪里?
为何我在12岁后找不到你的踪迹?
我一次又一次的寻觅
你的音讯在哪里?
你走得那么绝然
我还来不及理解你的含义
我与你曾无限的接近
却永远只相隔一米
......
幸福?
你在哪里?
这是一个抽动症患儿在日记本中写下的一段话。

我们无法想象出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了这让人揪心的文字。
可能是知晓期末考试成绩后的那个夜晚,被老师批评没有认真学习,看见工作一天后疲惫的妈妈脸上失落的表情之后。
可能是在课堂上控制不住翻白眼,耸肩等一系列奇怪的动作,让身边孩子取笑,最好的小伙伴也远离的时候。
可能是在家庭聚会上,无缘故地开始清嗓子,学动物叫,被爸妈教训一顿之后。
抽动症孩子内心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却明白其他人的反应为何,是在嘲笑他,或是对他很失望。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发育行为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地折磨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质量,给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社会造成了诸多的不稳定因素。而正确的认识抽动症,是帮助这些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此抽动症问题,我们采访了四川省名中医、成都中医附院原儿科主任刘小凡教授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它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其症状根据患儿的体质表现不一,多样化。多数情况下以眼部抽动为首发症状,发病后如不能很快控制,其症状可延伸到头面部、喉部颈肩部及全身性抽动,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及学习、社会交往。
1、频繁眨眼;2、用力挤眼;3、噘嘴咧嘴;4、爱吸鼻子。1、点头摇头;2、甩手耸肩;3、会扮怪相;4、握拳撞墙。1、步态异常;2、踢腿垫脚;3、扭转身体;4、挺胸扭腰。
刘小凡教授说到,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病因不明。中医认为儿童抽动症是脏腑失调,阴阳偏亢。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在心则为心气不足,心神失守;在肝则为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在脾则为脾虚失运,生痰化热;在肾则为髓海不充,脑失所养。以上情况导致肝肾阴虚、心脾不足、痰热内扰,引生一系列神志相应的病变。
刘小凡教授介绍到,目前临床上关于抽动症的治疗方式多样,但最常见的当属药物治疗。
而在抽动症的治疗上,中药的优势往往是大于西药的。
因为治疗抽动症的西药主要以盐酸硫必利、氟哌啶醇这类精神药物为主,这类药物主要是强行去镇定患儿的神经系统,经常出现吃药时就好转,停药后就复发,治标不治本,并且长期服用,容易让患儿产生对药物的戒断反应,甚至对患儿的肝肾功能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害。
而中药的话,主要是通过药物去调节患儿体内的脏腑功能,让心、肝、脾、肾处于一个协调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针对抽动症患儿的治疗,中药药方的选取运用等较为灵活,要根据每位患儿的不同情况,结合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体质来进行辩证论治的。

小斌(化名),男,6岁,2018.11.27初诊;
频繁不自主的眨眼2月余,眼球上下外翻,经刘小凡教授诊断为小儿抽动症,经过三周治疗症状已缓解80%;
继续用药两周病情症状已完全消失。
2019年3月5日患儿前来就诊,因春节过度食用海鲜,病情复发,伴有轻微感冒鼻塞,服药一周感冒和抽动症都已痊愈;
3月26日因感冒再次复发,经两周治疗,病情已痊愈,至今未复发。

小琳(化名),女,5岁8月,2019.4.16初诊
不自主眨眼,嘴抽动,扭脖子,清嗓子2年余。纳可,大小便正常,
经过4周治疗,除清嗓子症状未痊愈,其余已基本恢复。
最后,刘小凡教授强调:抽动症并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除了按时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外,家庭配合也是必须要有的(例如: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不要让孩子参加剧烈运动,也尽量避免孩子感冒,最重要的是: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禁止孩子游泳)。
想了解更多儿童抽动症信息,请添加客服微信:quanyitang999(双楠馆)、qytkefu1(金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