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受”
“念受是苦”,是“四念住”的第二个念住。什么是“念住”呢?简单说就是把当下这一念,安住在一种特别的认知上,而不随着各种感受东跑西跑。那今天我们分享的“念受是苦”,大意就是把我们的心念都安住在“所有感受都是苦的”这种认知上。
为什么要建立这种“所有感受都是苦”认知呢?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受”。佛家认为,我们的“五根”,即眼、耳、鼻、舌、身,在接触对应的“五尘”,色、声、香、味、触的过程当中,分别产生五种的领纳、觉受——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那么这就是五种不同的“受”。
这实际上也是我们认识、感知外在世界的一种基本功能,也是很正常的、很重要的。如果我们人失去这种功能,那就相当于是植物人、是木头人,那也失去生命存在的意义了。
但是,我们在进一步反观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人很多的烦恼、很多的麻烦、很多纠缠不清的认识和念头,可能大多数都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受”呀!我们常常为各种自认为的“好受”而迷恋,而贪求不休;为各种“恶受”搞得痛苦不堪!而真相是什么呢?
02
知道“感受是苦”,结果离苦
佛家把“受”一般分为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的舍受,但是又强调这三种“受”,本质上都是“苦”,并没有实质上的好与恶!
什么苦?苦苦、行苦、坏苦!意思就是说,除了你本身就是苦的——比如听到噪音,看到非常不想看的画面,吃到让你很难受的东西,本身就带给你痛苦的东西,这些就是苦苦。
还有就是那种可能一开始让你觉得很享受、很美好的感受,但是实际上如果让你一直不停的去做、不停的去吃,到后面你就会觉得非常难受、非常反胃了!这个时候乐受就变了,变成苦受了,这就是坏苦。
还有一种就是行苦,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不断迁流变幻的万事万物让人产生痛苦,这即是“行苦”。
所以在这个地方,佛陀就提醒我们,所有事物的本质就是一种“苦”。然后知苦,我们就要干什么?我们就要离苦!
然后在这个时候,从对“受”的后续的、源源不断的杂念、分别、思虑,把这些全部停下来。然后,这才是真正的“念受是苦”。最终还是让我们的心清静下来、平静下来,这样,你就明白“念受是苦”的真正含义了。
【摘自何老师《每天三分钟 参会一句经》专辑】
想了解更多情绪管理的诀窍,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何老师《佛学与身心调养智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