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在孩子遭遇腹泻时,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仅仅是拉肚子,并无大碍,殊不知小儿腹泻目前是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腹泻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约有52.5万名5岁以前儿童死于腹泻,全球每年约有17亿例儿童腹泻疾病。同时,延误腹泻治疗极易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甚至是死亡。
什么是腹泻?
腹泻,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等。
腹泻的常见四种类型
如何防治腹泻
1、预防为主,注意卫生;
2、选择安全的水和食物,生食物和熟食分开,将食物置于冰上或保持滚烫,有利于阻止微生物滋生。
3、控制摄入可能导致腹泻的食物,如油炸油腻食物、纤维素多的食物、果糖、人造糖果等。
4、发生腹泻时防止脱水和补充电解质都很中药
中医认为,脐部及神厥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穿透,药理可直达病所。脐疗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一天大便次数超过3次,表现为稀水、蛋花样便,或大便中带血或脓液。孩子精神状态变差,开始出现轻度脱水症状,比如口唇干燥,皮肤干燥等等,就需要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