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周英学提醒:除了预防胃肠炎,夏季居然应警惕这种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6/16 15:36:02   浏览:7904

夏日炎炎,雨水增多,苍蝇、蚊子等肆虐,细菌和微生物也更易在食物上进行繁殖,若吃了变质的食物也极易引发胃肠道的感染。


 

除了急性胃肠炎是夏季的一大高发疾病外,病毒性肝炎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一大病症,全医堂·金沙馆内/妇/儿/皮肤科医生——周英学老师补充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病毒性肝炎这一大疾病,小棠也是特意去采访了我们可亲可敬的周老,这也是小棠时隔一年半第二次去拜访我们周老了。但小棠的记忆仍留在18年那次病人所说的:“周老师,你简直太厉害了,这些照CT才晓得的东西,你居然可以把脉把出来。”这也足以看得出来我们周老的专业性了。今天,专业的周老又给我们带来了专业的知识,赶紧拿出你的小本本记好了!



周老介绍到:病毒性肝炎,俗称“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尿液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中以目珠黄染为本病重要特征,可涉及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及溶血性黄疸。如临床常见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结石性胆囊炎及某些消化性肿瘤等,凡击化黄疸者,均可参照本黄疸辩证施治。


病因



(1)外感湿热疫毒:夏秋季节,暑湿当令,或因湿热偏盛,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遂,不符泄越而发病。若湿热夹时邪疫毒伤人,则病势暴急,表现热毒炽盛,内及营血的危重现象为急黄。


(2)饮食,劳倦,病后:     

A 、过食酒热肥甘、或病后湿热内盛。

B 、过饱、过饥、劳倦或病后伤脾。

C 、痰阻湿邪。


病机



(1)黄疸的病理因素以湿为主,湿邪为患《金匮要略·黄疸篇》“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既可外感,也可内生。

(2)黄疸的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

(3)黄疸的病理表现有湿热和寒湿两种。

(4)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预后转归。急黄热势炽盛,常可危及生命。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但应防迁正转为阴黄。阴黄病程缠绵,经久不愈,预后较差。



辨证论治



(1)黄疸的辩证,以阴阳为纲,辩证应以其色泽,结合病史、症状区别为是阳黄或阴黄。

(2)阳黄属热证,实证。

(3)阴黄属寒证,虚证。

(4)黄疸的治疗大法:为化湿热,利小便。正如《金匮要略》所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治疗:

(1)阳黄

A、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道下,方用茵陈蒿汤加味

B、湿重于热,治以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用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2)急黄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散加味。

(3)阴黄

A、寒湿阻遏,治以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方用茵陈术附汤加味。

B、脾虚血亏,治以健脾温肺、补养气血,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味。


预防调护



黄疸具有传染性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腻,禁烟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保持清洁卫生。黄疸过重时,出现皮肤瘙痒时,应防止搔抓而致皮肤破损。茵陈30-60克煎服用预防黄疸。

 

温馨提示:由于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症状不同,所以治疗方案也是不尽相同的,切不可根据上述方法自行治疗,一定要面诊后,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见,因地制宜的去进行诊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本期供稿专家

【内/妇/儿/皮肤科】

周英学

副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


中医全科医生,全国优秀名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院,中医学博士,中国疑难杂病研究协会常务理事、荣誉会长、客座教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能得心应手,对部分疑难杂症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治疗经验。

 

【擅长治疗】:1、内科—咳嗽、气喘、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腿痛、痹症、面瘫、中风后遗症、阳痿、遗精、淋症、胃痛、咽炎、腹泻;2、妇科—月经病、带下病、更年期综合症;3、儿科—发热、头痛、咳嗽、泄泻、遗尿、鼻炎;4、皮肤科:瘙痒、风疹、湿疹、寻疹、荨麻疹等。

 

【金沙馆坐诊时间】:每周三、周六下午。




全医堂惠民行动:

每周六上午刘佳医生挂号费全免

每周日全天林莉医生挂号费全免


全医堂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