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你知道吗?人体的这些疾病,其实都与“脾虚”有关!

来源:   发布时间:2021/5/10 15:29:42   浏览:12861

在中医门诊中,我们常常听到“脾虚”二字,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脾虚也影响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就不闻不问,任由其自然发展。殊不知,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众所周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入侵,同时影响着人体的阳气。

 

今天,我们请来了全医堂·金沙馆内科医生——周英学老师、全医堂·双楠馆内科医生——胡云生老师为我们详细解读“脾虚”这一概念。




首先,周英学老师告诉我们:人体的这些疾病其实都与“脾虚”有关!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进一步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

若人体出现脾虚现象,就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食物,容易滋生痰湿,进而导致湿气水肿肥胖等问题的出现;若脾虚运化不了痰湿阻于中焦,进而影响人体的脾胃消化功能,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厌食呃逆等现象。


 

2、主升清:升,上升、输布和升举;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以及头目,并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根据中医理论,脾土生肺金,脾不好,也会影响肺的功能,肺主气,那就逐渐的气虚了,气虚则必然导致血虚气血不足就出现了,进而出现面色萎黄的现象,女性则容易出现月经量少等现象。


 

3、主统血:统,即统摄、控制、约束之意。脾主统血,是指脾能够统摄、控制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

若脾虚统摄不力,则出现月经淋漓不尽量突然增大等现象。


脾虚则百病丛生,想要告别百病困扰,调理脾虚是王道!

 

针对脾虚调理,胡云生老师特地强调:脾虚多因先天或后天正气不足,造成体质不好,中药调理以健脾、消食和胃为主,辅以调理体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往往预后效果也更为理想。

 

另外,周英学老师和胡云生老师共同指出,在脾虚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一下几点:


1、忌食生冷、辛辣、肥甘厚腻的食物;


2、需忌食淀粉较高的食物,因为过多食用淀粉较高的食物,容易引起胃肠道应激综合征;


3、注意情绪调节,因为“脾在志为思”,中医有“忧思伤脾”一说,所以在脾虚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情绪波动较大;


4、可在中药内调治疗的同时,辅以针灸外治。


针刺:

据全医堂双楠馆针推中心谢睿主任介绍,针刺治疗脾虚,主要是通过穴位、经络调节脾胃功能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目的。

 

艾灸:

艾灸的纯阳之火,温和持久,针对相关穴位,将热力层层渗透,从而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扶阳固脱、温阳补中、调理脾胃、防病保健等功效。

 

调理脾胃,首选全医堂脾胃灸



【功效】:增强脾胃机能,和胃降逆,使气机通畅、经络隧道疏通,激发三焦气化功能。


【适应症】:

1、脾虚胃弱,食少或多食易胃肠胀气,饭后咯痰;

2、脾虚湿重,面黄,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手脚易起水泡、脱皮,大便不成形或便秘;

3、胃强脾弱,能食不吸收,磨牙,口苦口臭,舌苔厚或齿痕舌;

4、脾肺气虚,换季易发支气管炎,鼻炎,扁桃体炎人群;

5、过敏体质人群。 

 

(注:想要调理脾胃的朋友,一定需由临床医生辩证选穴,结合个人的体质情况,进行脾胃灸疗,切不可自行在家盲目进行治疗。)

 

最后,针对脾虚的朋友,谢睿主任也特地为大家分享了三个穴位,若平时在家出现脾胃问题的相关症状时,也可以自己尝试着在家做做。



温馨提示:以上穴位针对症状较轻的脾胃患者,若症状较严重者,建议前来医馆诊治,以免耽误治疗。



全医堂惠民行动:

每周日全天林莉医生挂号费全免


全医堂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