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大便背后隐藏的健康危机(内附:正常大便判定标准)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1/24 14:47:27   浏览:10950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望闻问切,更是国之精粹,也在看诊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望闻问切:

望:指观气色;

闻:指听声息;

问:指询问症状;

切:指摸脉象。

 

在这四诊中,能够让我们切身感受得到的,应该当属问诊了吧!而在医生的问诊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的二便(大小便)如何?


 

是的,没错!二便也可以反映出我们身体的一些状况,只是我们经常忽视罢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谈谈一个比较重口味的话题——大便背后隐藏的健康问题。


首先我们来谈谈正常的大便。

 

中医认为正常的大便是:每天定时顺畅的没有异味的黄色香蕉便。


每天:指的是排便频率,每天1-2次;


定时:指的是每天排便时间基本固定,到点就有便意;


顺畅:指的是排便过程顺畅,没有便不干净的感觉,排便无须临厕努挣半天;


没有异味:指的是排出的大便气味清淡,没有酸腐腥臊等恶臭;


黄色:指的是大便颜色,大多数情况下大便为金黄色或是黄色,而不是酱色或者棕色、绿色、黑色、白色泡沫甚至于带血色;

香蕉便:指的是大便是香蕉样粗细的成形便,而不是小细条、稀溏状、粘稠、粘液状或者干结,甚至于如“羊粪”一样的大便。

  生活中常见的不正常的大便形态  


1、排便费劲

排便费劲,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随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多长期持续存在,影响生活质量,病因多样,以肠道疾病最为常见。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2、大便稀溏

大便稀溏不成型,如果这样的大便次数每日达到三次及以上,以液体成分居多,或伴有腹痛等症状,就可以认为是腹泻了。中医将它称之为“泄泻”。

 

泄泻主要是因感受外邪,或被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

 

而临床上导致泄泻,较为常见的一个因素就是脾胃虚弱。

 

因为人的身体进行消化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全部都吸收,之后供给身体进行消耗和使用。但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出现大便溏稀、不成形的问题了。

 

3、大便粘稠

上完厕所可能最尴尬的事情,就是怎么冲也冲不走、怎么冲也冲不干净,我们将这种“顽强”的便便称之为大便粘稠。


 

中医认为,这种现象主要是体内湿气过重所致,这种表现的出现与饮食是分不开的,如喜吃肥甘厚腻、过食辛辣、过量饮酒等。究其根底,是脾的运化失职。

 

因为脾主水湿运化,脾虚生内湿,水湿就停留在体内,就会引起大便解不干净、粘稠等现象。


除了上述的常见大便现象外,大便的也可以透露出一些健康问题,譬如:

(以下大便颜色,需排除进食同样颜色的食物)

 

鲜红色: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绿色:呈水样或糊状,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见于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等疾病;


黑色:因黑如马路上柏油色,又称柏油样便,可能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出血大便。

......



想要拥有正常大便,调理脾胃是关键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作为脾胃功能的“晴雨表”,大便的异常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想要拥有正常的大便,调理脾胃是关键。

  日常调理脾胃方法  

 

1、饮食调养

饮食无常是脾胃病常见的病因。冷热不分、饥饱无常、过食辛辣刺激食物,这些都会损伤我们的胃黏膜,让胃酸为非作歹,进一步破坏我们的胃粘膜保护屏障。所以我们把饮食调养放在了第一步,小棠建议脾胃虚弱的朋友,在饮食结构上,一定要饥饱适度,少食坚果、冷饮等寒凉之物,可以多吃一些软食、易消化的食物。

 

2、情志调养

人有三神,脑神、心神、胃神。胃神容易受心神和脑神影响。胃神也可以反作用心神和脑神。所以情绪不好直接影响我们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建议脾胃虚弱的朋友,平时尽量保持乐观的情绪、平衡的心态,避免情绪出现波动。

 

3、运动保健

利用物理原理将人体气血引入脾胃,如果我们每天没有活动量,就会导致吃下去的食物完全不能消化,唯有运动才能帮助我们的肠道进行消化吸收。建议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走、跳舞等。

 

4、生活方式

要养成规律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不但要休息好,还要按时睡觉起床,按时吃饭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抵御一切疾病的关键。



全医堂惠民行动:

每周日全天林莉医生挂号费全免


全医堂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