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养生,中医上则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因为只有人体顺应季节的更替和变化,在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而到了万物复苏的春季,对应的养生重点则是“养阳”这一概念,那怎么养?如何养......成为了大家首当其冲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春季养阳”的那些事!
01
什么是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里曾讲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即: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中医认为,阳气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中医素有“得阳者生,失阳者亡”的说法,即人体阳气充足,身体则健康强壮,若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若人体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02
阳气不足的常见表现
1、容易疲劳,做事提不起精神;
2、手脚冰凉、怕冷,容易感冒;
3、脸色发白、面色无光,容易脱发或白发;
4、胃口不好、食欲下降、容易腹泻;
5、腿脚容易水肿,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6、容易失眠,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易惊醒;
7、女性月经总是推迟,常伴有血块,易痛经。
03
春夏养阳重点
1、运动
中医上常讲“动能生阳”,因此针对阳气不足的人,一定要坚持运动。因为运动不仅可以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还可以有效改善阳气不足的现象,推荐: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平稳舒缓的运动。
2、睡子午觉
《黄帝内经》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而子时和午时作为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与“合阳”的时候,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养阴、养阳。
3、食物
阳气不足的人若通过饮食来调养的话,一定要注意补充身体的热量和阳气,多吃熟食,少吃寒凉、冰冷的食物。
推荐食物:
韭菜
韭菜,味辛、性温,入肝、肾、胃经,具有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的功效,适当进食韭菜不仅能够获取其里面的多种营养物质,还能达到补充阳气的效果。
芡实
芡实,味甘、涩,性平,入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适量进食芡实不仅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还可以增强体质,改善阳气不足的现象。
大蒜
大蒜,味辛,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解毒消肿、杀虫、止痢的功效,常吃大蒜,不仅有杀菌消毒、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功效,还能有效改善阳气不足的现象。
4、脐灸
中医认为“脐通百脉”,神阙穴为任、冲、带三脉交会之穴,也是中、下焦之枢纽,临近胃及大小肠,与人体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生理、病理联系,是调理人体的最佳穴位。
全医堂脐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以及“艾叶能灸百病”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全医堂脐灸适应症
1、补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
2、虚劳、神经衰弱、不寐少眠、多梦烦躁;
3、小便不利、腹水、水肿、黄疸;
4、男性阳痿、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
5、痹症,手足麻木及各类痛症;
6、自汗、盗汗、梦遗、滑精、久泄、带下、惊悸、失眠人群;
7、胃痛、痞满、反胃、呕吐、泄泻、痢疾、呃逆等。
全医堂惠民行动:
每周日全天林莉医生挂号费全免
全医堂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