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睡觉流口水,其实是你身体的这个地方虚了!

来源:   发布时间:2021/9/6 11:04:03   浏览:14210

提及“流口水”这件事,相信不少人会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早上起床,发现枕头湿漉漉的;午睡起来,桌子上一滩水迹......若是遇到周遭有人时,简直可以堪称“大型社死”现场。


 

为了避免这一社交尴尬,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关于“流口水”的那些事。


流口水在医学上又称为流涎,是指唾液不自觉地从口中溢出。《黄帝内经》有“脾为涎”、“肾为唾”,“在液为涎”、“在液为唾”之说。


01

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说脾在液为涎。涎具有保护口腔、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旺盛,以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故有“涎出于脾而溢于胃”之说。

 

脾精、脾气充足,涎液化生适量,上行于口而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或脾气不摄,则导致涎液异常增多,可见口涎自出。若脾精亏虚,涎液分泌减少,则见口干舌燥。

02

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即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多出于舌下,具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及滋养肾精的作用。

 

唾由肾精化生。肾精在肾气的作用下,沿足少阴肾经到达舌下或齿缝,分泌而出则为唾。故《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化液......肾为唾。”由于唾源于肾精,若咽而不吐,则能回滋肾精;若多唾久唾,则能耗伤肾精。故古代养生家主张“吞唾”以养肾精。


唾与涎的区别:

唾与涎均为口津,但同中有异。涎较清稀,为脾精所化,出自两颊,可自口角流出;唾较稠厚,为肾精所生,出自舌下,多从口中唾出。故临床治疗口角流涎多从脾治,唾多频出多从肾治。



对于睡觉流口水这一现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清口水,问题的关键则在——脾。

 

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涎来源于脾,赖脾之阴气补充滋养,受脾之阳气调节控制,两者协调,使口中涎液分泌正常。若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就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针对不同人群流口水这一现象,这次我们也给出了不同解决方法:



孩子:


由于孩子口腔神经功能发育不成熟,不会吞咽分泌过多的唾液,从而造成了孩子不自主的流口水,随着孩子逐渐发育,一周岁以上的孩子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如果到了两周岁后,孩子还出现流涎不止的现象,排除孩子乳牙萌生、食物刺激、脑瘫、先天性痴呆、口腔疾病等因素外,则应考虑孩子脾胃方面的问题,可适当给孩子按摩以下两个穴位:


1、颊车

位置:耳垂下1寸,下颌骨陷中。

操作:以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按10-20次,揉约30次。

适用于:开窍、疏风、止痛、小儿流涎。

 

2、承浆

位置:位于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尖在承浆穴上用力向下按压。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至重,使患部有一定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

次数:30-50次

适用于:小儿口眼歪斜、齿痛、牙龈肿痛、小儿流涎、小儿口舌生疮、小便失禁等。

 

以上为孩子“流口水”推拿的部分穴位,也可配合专业医疗机构的小儿推拿,加快孩子康复周期。


饮食上,可配合以下药食同源食物:

 

1、山楂

山楂,味甘辛,气平。入脾、胃二经。消宿食,除儿枕痛,去滞血,理疮疡,行结气,疗疝,健脾胃,祛臌胀的功效。

 

2、麦芽

中医认为,麦芽的性味是平甘的,归在脾、胃二经。它的功效主要是行气消食,健胃开脾,退乳消肿,是我们中药当中的消食药。


3、鸡内金

鸡内金味甘性平,入脾、胃、膀胱经,具有消食健胃、涩精止遗、消积滞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鸡内金主要含有胃激素、角蛋白、氨基酸等成分,有增加胃液分泌量和胃肠消化能力,加快胃的排空速率等作用。 




成人


针对成人流口水现象,则可以通过食疗着手,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以下食物:

 

1、山药

《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润皮毛。”所以,秋燥季节,最宜食用。色纯白的山药主要入肺,能温补肺气,气味香甜而不干燥,可治肺虚久咳,效果非常好。所以,入秋吃山药,滋补肺脾肾。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无论男女老少、有病无病、体健体弱,均可食用。

 

2、莲子

莲子性味甘涩平,主要作用于心、脾、肾,能养心益肾,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补脾涩肠,松弛血管,并有抗衰老、延长寿命作用。莲子作为保健药膳食疗时,一般是不弃莲子心的,莲子心味苦,有固精、安神、清除心热、强心之功效。

 

3、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

 

中医讲,五色入五脏,黄色对应脾胃,若脾胃不好、经常流口水的人,可以多吃黄色的食物来补脾胃,譬如:玉米、南瓜、黄豆、红薯等。

 

针对忙碌的上班族,也可以到专业医疗机构请中医老师把脉后,开具个性化食疗膏方,让你工作、养生两不误!



全医堂惠民行动:

每周日全天林莉医生挂号费全免


全医堂慈善施药:

75岁以上,每月最后一周周一

(凭专职医生当日处方,每位限3剂)



温馨提示:您可以参考全医堂中医馆的信息,但是这不能作为您最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根据我们统计:95%的全医堂顾客进行了前期专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