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部
湿气重,最先反应的是头部,出现头昏脑涨,四肢沉重,连骨头、肌肉都是酸痛的。附带着有头部发热,怕冷,流鼻涕,浑身不舒服。
2、关节
若是湿气入侵体内,关节也会出现一些特征。因为气血运行不畅顺,四肢关节容易沉重,屈伸不利等。
3、消化
湿气困扰脾胃,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湿气重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不佳等表现。有时候还会出现口渴但不想喝水、口淡、湿困等。
4、小便带下,大便不成形
小便混浊、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阴部瘙痒等特征。长期便溏,体内肯定是有湿气在侵蚀。大便后总有某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征。
中医讲湿气的理论
中医祛湿方法
日常饮食
准备材料:红豆、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实以及灯芯花和赤茯苓。
做法:先将灯芯花、木棉花和赤茯苓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最后取出药汁。最后在药汁之中加入白扁豆、红豆以及薏米仁和芡实,一起熬煮成粥服用。
准备材料:大枣、生姜、薏苡仁、葛根、玉竹、红豆、陈皮、扁豆。
做法:先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然后慢慢熬煮,最后趁热服用即可。
中药方剂
化湿浊
重点是健脾胃化湿浊。
利水湿
重点是利水祛湿。
中医调治湿气医案一则(以下医案选自成都全医堂中医门诊部——莫婷婷医生临床)
男,47,舌苔厚腻,颜色发白,下午特别明显。
患者时常感到精神困顿,提不起劲,四肢乏力,口木无味 。经常上厕所大便粘稠不通畅(前干后稀软)。
口干苦却不喜欢喝水,背心冷,吃冷食会感到肠胃不适,夜间肠鸣音明显。脉濡。
莫婷婷医生用桂附里中汤加减,同时嘱咐患者日常要注意饮食,不要食用油腻肥厚之物,多进行体育锻炼,提升体内阳气。
按时服用所开方剂,日常生活习惯也要多加注意,后患者复诊情况大有改善,精力明显提高,大便粘稠情况也大大降低。
【中医内/妇/儿/皮肤科】
莫婷婷
副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
莫婷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曾任某三级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长期刻苦钻研古今中医经典著作、并跟随川、台两地多位名老中医临证学习,行医十年有余,临床经验丰富。
【诊治范围】:
1、内科:胃痛、腹痛、便秘、慢性腹泻、食欲不振、咳嗽、哮喘、鼻炎、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厌食、失眠、心悸、对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反复性口腔溃疡等。
2、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更年期综合症。
3、儿科:小儿咳嗽、积食、厌食、反复感冒等。
4、皮肤科:荨麻疹、痤疮等。
【金沙馆坐诊时间】:每周二下午、周天下午
【双楠馆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下午